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

热门文章

您的当前位置:眶内肿物 > 饮食调养 > 眼外肌内神经鞘瘤

眼外肌内神经鞘瘤



本文作者医院眼科简天明唐东润王丽娜孙丰源;医院病理科林锦镛,本文已发表《眼科学大查房》年第四期。

摘要

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的、生长缓慢的、无痛性外周神经鞘瘤,眶内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神经鞘瘤(视神经缺乏神经鞘细胞,不发生神经鞘瘤),一般眶上方明显多于下方,外侧多于内侧,这可能与眶上方富有感觉神经有关,而发生于眼外肌内的神经鞘瘤并不多见。神经鞘瘤来源于神经嵴的神经膜(雪旺氏)细胞,该细胞排列在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轴突,帮助进行神经冲动。周围神经系统包括除脑和脊髓外的所有神经。神经鞘瘤在磁共振成像上的显示突出,普遍认为,周围神经存在靶标志即可被诊断为神经鞘瘤。通过X线摄影、计算机体层摄影、B超检查或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肿瘤,进行活组织检查可判断为良性或恶性肿瘤。神经鞘瘤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将肿瘤切除,全部切除后的复发罕见。

1.病例介绍

患者男,41岁,主因“右眼渐进性眼球突出近2年,于外院进行眼眶计算机体层摄影(CT)发现眶内占位性病变”来我院诊治。

眼部检查:右眼(OD)视力1.0,眼球突出,内眦部结膜下血管迂曲粗大,结膜充血,角膜透明,前房深度可,瞳孔光反射存在,晶体透明,眼底未见明显异常。眼压正常,眶压++;眼球内转明显受限,外转及上下转动正常。眼球突出度:18~13mm,眶距98mm。于9个多月前入院。

眼眶磁共振成像(MRI)检查:右眼内直肌肌腹梭形肿大,其内可见类圆形肿物,边界清晰,在T1WI上呈等信号,在T2WI上呈低中高混杂信号(见图1A);肿瘤内部可见2处圆形高信号区,周围各包绕一层低信号区(见图1B);增强MRI显示,肿物外周强化明显,但内部2处病变未见强化(见图1C)。

超声检查:肿物呈类圆形,大小约25mm×19mm,边界清楚,内回声中等分布不匀,内部可见无回声区。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病变周边环形血流信号,内部短线样血流信号,呈低速低阻动脉样血流频谱。

临床考虑为右眼内直肌内占位性病变,于入院后4d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眶深肿物摘除术。在外眦部皮肤作横切口,常规外侧开眶;纵形剪开泪阜球结膜,分离球周筋膜,牵开内直肌前端,在神经外科显微镜下观察,见肿物呈灰白色,包膜光滑,牵动肿物与内直肌关系密切。纵行劈开内直肌暴露肿物前极,用细针穿刺瘤内未抽出液体,用尖刀切开囊壁及部分瘤体,在囊下分离出2粒灰黄色黄豆大小肿物(见图2);用组织钳牵拉肿瘤包膜,用剥离子分离囊外间隙,完整取下肿物。检查内直肌大体完整,间断缝合肌鞘;观察患者双眼突出度基本一致,骨瓣复位,用钛钉和钛板进行固定,并逐层缝合。

术后予以抗炎止血治疗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。术后第7天拆线出院,检查术眼视力1.0,结膜轻度充血,术前迂曲静脉消失,眼球内转及外转基本到位,无明显眼球突出,眶压正常。术后随访3个月,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。

病理诊断:神经鞘瘤。肿瘤内部的2粒病变为囊性改变,外周覆盖密集排列的同类瘤细胞,其下为含有少量成纤维细胞、肌纤维母细胞和血管的结缔组织,囊内主要为大量网状交织的红染蛋白性物质和少量红细胞(见图3)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,S-蛋白(+),CD99蛋白灶性(+),神经丝(NF)蛋白(-),增殖细胞核抗原(Ki-67)阳性细胞指数1%。

2.讨论

(转发此条信息,并截屏告知编辑部的读者,可获赠本篇文章的PDF版。亲,心动吗?动一动手指即可哦。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福州治疗白癜风医院
北京治白癜风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mqipk.com/ystl/1248.html